当前位置:首页风水阴宅消砂纳水,阴宅消砂纳水是什么意思

阴宅消砂纳水,阴宅消砂纳水是什么意思

风水是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学问。在风水学中,有阳宅和阴宅之分,阳宅指的是住宅,而阴宅则指的是墓地。在风水学中,葬地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葬地能够给子孙后代带来好运,而不好的葬地则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厄运。因此,在选择葬地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什么是消砂纳水
消砂纳水是一种风水术,是指在葬地周围进行方位调整,使葬地的气场得到改善,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利于居住或者不利于发展的地区进行调整。在古代,人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去世后不能安息的话,那么他的灵魂就会游荡在这个世界上,无法得到安宁。因此,在选择葬地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选择一个能够让逝者安心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逝者能够得到安宁,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

消砂纳水的方法
1.首先要看葬地周围的砂山分布情况,根据砂山的形状、大小以及方向来判断该葬地是否适合使用消砂纳水法。

2.其次要看葬地周围的水势强弱,如果水势太强的话,就会把整个葬地冲垮,导致葬地无法保存下去。因此,在选择葬地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最后还要看葬地的主客方位,也就是主山和客山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主山要比客山高一些才好,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葬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在确定了以上几点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消砂纳水了。所谓消砂就是要把葬地周围的砂石全部清除干净,只留下一块平坦的土地。然后在这块土地上挖一个坑,把棺材放进去。再往里面填满泥土,这样就能够起到消砂的作用了。而纳水则是指要把葬地周围的水源全部收集起来,然后注入到这个坑里。这样就能够起到纳水的作用了。最后还要在坑口处盖上一层厚厚的泥土,这样就能够防止雨水渗入其中了。

消砂纳水的历史渊源
早在唐朝时期,就有官员专门研究过消砂纳水。据说当时的宰相魏征就曾经为唐太宗李世民选择过墓穴。当时他选择了洛阳北郊的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李世民的陵墓。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块风水宝地并没有被选中。于是魏征又重新寻找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李世民的陵墓。这次他选择的是陕西乾县的乾陵。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距离西安市区约80公里左右。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夫妻合葬的皇陵。乾陵占地约2万平方米,由内外两重城墙组成,内城东西长127米,南北宽129米,外城东西长136米,南北宽140米。整个陵园呈方形布局,四面各开一门,门上各有一座楼阁式建筑。陵园内有陪葬墓21座,其中最大的一座陪葬墓就是魏征墓。由此可见,消砂纳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结语:消砂纳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风水术,它不仅能够改变环境,还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因此,在古代很多有钱人都会选择这种方式来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葬地。